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来自宇树科技、优必选 、商汤科技等多位专家围绕具身智能的落地应用分享了看法。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 ,明年将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年 。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于表演、交互、展厅导览等场景,然而要进入工厂实现“大规模交付”仍存在瓶颈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尚有差距。若未来要进一步走入家庭场景,则还需应对标准规范 、安全性、用户隐私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
整体而言,机器人产业正从基础的本体制造 ,向更细分、更高难度的领域深入探索 。未来产业将持续向上游延伸,朝着更精细化 、技术密集度更高的方向发展,最终构建起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明年将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年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认为 ,明年会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一年。对于行业特别是对于优必选来说,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落地的场景,而且该场景是有可复制性,具有一定的规模性 。
对于人形机器人 ,焦继超认为工业场景应该是率先落地,实现全自主地工作。商业场景今年也有一些真正的应用,除了跳舞、表演外 ,还包括导览 、4S店、展厅的讲解等。
“明年全尺寸的人形在这些场景里会有更多的应用 。在其他的行业里, 2-3年之后在工业场景才能泛化到一些更复杂的操作。在商业场景类似酒店服务员的角色,因为涉及与人打交道的更复杂场景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3-5年。家庭场景则涉及到标准问题和安全问题,进入家庭场景能够作业的人形机器人,至少需要8-10年左右的时间。 ”
微亿智造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潘正颐也认为 ,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智能制造中发挥关键乃至决定作用 。而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过度依赖自动化易引发刚性生产,难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需求;过度依赖人工则易造成效率瓶颈与质量一致性差问题。具身智能技术与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成为破局关键,如通过机器人调试智能化 、多工序柔性切换等 ,实现生产柔性、效率与质量协同提升,真正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现场的深度落地与价值实现。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晓刚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规模落地主要在于提供情绪价值,诸如表演、交互 、展厅讲解 。未来三年 ,有希望最先突破是标准化的场景,像工业场景、物流分拣等。
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无人物流车正迎来快速普及的契机,将深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难题。它们可自主完成上货、分拣等任务,应用于前置仓 、闪购仓等标准化程度高、数量庞大的场景 。然而 ,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核心挑战:如何精准识别和处理数千甚至上万个SKU(库存单位),这对机器的视觉感知与认知决策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帕西尼感知科技创始人兼CEO许晋诚看好近端小型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小型人形机器人,现阶段在娱乐相关、教育相关基本上已经有大量落地能力 。而走进工厂可能在五年内。”
擎朗创始人兼CEO李通则提到了中国机器人的出海机遇。“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 ,机器人正在大规模走进全球的工厂和生活,这为中国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出海窗口期 。 ”
李通指出,在AI时代 ,中国积累的制造优势与场景优势正转化为出海优势。“机器人作为硬件AI的载体,无论是制造业 、物流业,还是医疗、服务业,中国机器人企业都能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大规模交付仍存在难点
一目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智强在采访中对《科创板日报》表示 ,具身智能的核心点是“类人”,这就需要拥有感知-决策-执行这样一整套闭环控制,才能够实现类人的具身智能。其中 ,感知能力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 。一目科技此前发布了全球最薄可商用仿生视触觉传感器,目前形成销售和合作线索的已有上百家客户。
他认为 ,在视触觉传感器这些新兴领域,中国企业的机遇很大。不过仍需要提升参数性能以及量产能力,“能实现10万、百万量级量产的企业 ,还比较稀缺 。 ”
谈及产业趋势,李智强表示,机器人产业正从本体往更细 ,更难的方向上探索。“今年的趋势是手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越来越灵活。未来将继续往上游发展,走向更精细化,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最终形成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在李智强看来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交付仍存在瓶颈,离真正的产业化仍有一段距离。
“工业领域动作不复杂,但重复性操作比较多 ,对精度要求比较高,很多传统的工业臂就已经可以搞定了。这样的一些场景并非人形机器人最合适的场景 。一目科技更多地在探索非重复性的、非标准化的,需要精细化操作的场景。”
对于具身智能技术落地的具体路径 ,潘正颐强调,在硬件本体层面,工业机器人本体技术已相对成熟 ,当前核心在于整合上下游生态资源,如联动末端执行器等领域厂商,实现不同应用场景下机器人的灵活任务切换与高效适配;在软件算法层面 ,无论是感知、运动及最后的执行算法,关键在于通过算法数据将人类积累的工艺经验进行沉淀、复制与转换,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工具 ”跨越成为能自主学习和灵活适应的“智能伙伴”,这也是区分真正的人工智能与传统自动化技术的关键。
乐聚智能董事长冷晓琨则判断 ,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有望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的企业 。预计在未来五年左右,相关技术有望迈过“基本可用”的门槛。
“但要真正作为产品进入到我们身边的话,可能要奔着十来年的过程 ,涉及到的标准 、安全、隐私一系列问题,要比技术问题复杂棘手得多。”
▍世界模型更被看好
当前,世界模型和 VLA模型代表了具身智能领域两个并行互补的技术路线 ,一目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智强认为,最终收敛至哪一条,还未有定论。“中短期内 ,VLA模型是补充,长远来看大概率会走向世界模型,但其有赖于大量的数据训练 。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更青睐基于视频生成的世界模型。他指出 ,当前基于VLA+RL的模型在泛化能力上仍有不足,个人更喜欢基于视频生成技术构建的世界模型。
但他也表示,世界模型同样面临挑战 。“中小型机器人公司对这个模型跑不太动,因为视频生成模型对算力的需求非常大 ,需要的算力卡比较多。目前反而是一些大的AI公司、互联网公司对视频模型的资源更加丰富,可以做出来的概率更大一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
股票开户如何办理流程:股票配资查询网址-特斯拉Optimus引爆板块行情 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已至?
炒股开户后多久可以买股票:股票如何看公司业绩好坏-摩根士丹利:中国下半年将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 未来行业优势将愈发扩大
手机股票网上如何开户:在线炒股配资-宇树科技王兴兴: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每年有望翻一番
那个股票公司好:公司如何办理股票开户-吴清讲话释放哪些关键信号?卖方看好“结构性长牛”
中国正规股票配资公司:配资炒股行情-二季度招聘职位增速近400% 人形机器人人才缺口如何补
股票如何加杠杆操作:股票怎么开户需要什么条件-浙江荣泰近期再次股价异动 澄清机器人业务!
炒股配资公司_专业炒股配资网址_股票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2025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圆满收官,三大指数集体上扬,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收于3444.43点,上涨...
记者|赵阳戈年初,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
稀土迎重磅利好! 一是,7月18日早上,国家安全部官微发声,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有力维护了我资源安全与国...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富深化价值基金经理刘晓日前发表了对 2025 年市场的展望。刘晓指出,国内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市场大幅...
界面新闻记者|龙力开年两个多月,不少头部量化私募都在积极“上新”。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
现货黄金持续走高,站上3070美元/盎司,日内涨近3%。...
记者辛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养老照护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教育部网站3月19日发布消息...
截至2025年4月11日收盘,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000680)强势上涨2.92%,成分股晶华微(688130)上涨20...
2025年3月11日,龙星科技(002442.SZ)公告称,公司与 CSRC(SINGAPORE) PTE LTD(中...
4月7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与增持计划公告,为资本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具体来看,宁德时代(300750...
界面新闻记者|冯赛琪近日,金元期货(872050.NQ)、福能期货(871101.NQ)两家新三板期货公司相...
3月25日消息,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北京时间04:59报7.2639元,较上周五纽约尾盘跌68点,日内整体交投于7...
消息面上,从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国资委等多部门密集部署,到中央汇金公司积极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再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2025年4月23日,凌云B股(900957.SH)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4月24日停牌1天,2025年4月25...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22%,收报3448.45点;深证成指跌0.48%,收报1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