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评价各经济体创新能力的一个指标,全球创新指数是衡量各国创新的风向标,并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参考。今年的创新指数有哪些具体变化?
9月16日 ,第一财经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悉,最新发布的中,瑞士、瑞典 、美国、韩国和新加坡位居前五;随后是英国、芬兰 、荷兰、丹麦 ,以及首次跻身前十的中国 。
除了总指数排名比去年跃升一位外,中国拥有最多跻身百强的集群(24个),其中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首次跃居榜首。
“2025年GII勾勒出全球创新版图,显示GII中进步最快的正是那些将创新视为韧性、增长和竞争力的根本引擎的经济体。本年度GII既展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也揭示出各国在充分释放其创新潜力方面仍需应对的挑战 。它提醒我们,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政策 、有意义的投资和跨部门协作来获得支持和培育。”WIPO总干事邓鸿森(Daren Tang)说。
中国哪些指标表现突出
全球创新指数通过约80项指标评估近140个世界经济体的创新表现,指标涵盖研发支出、风险投资交易、高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领域 。
根据今年的GII ,瑞士(第1位) 、瑞典(第2位)和美国(第3位)在2025年继续保持顶级创新经济体地位。韩国(第4位)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排名。新加坡(第5位)跻身前五,在全球10项创新指标中领先 。
以中国(第10位)、印度(第38位)、土耳其(第43位) 、越南(第44位)、菲律宾(第50位)、印度尼西亚(第55位)、摩洛哥(第57位)为代表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持续在GII排名中攀升。中国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10位)。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超过瑞士,研发支出位居第二 ,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同时,中国还拥有若干全球顶尖的创新集群。
邓鸿森说,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创新动能在区域间呈现多元化。中等收入经济体表现强劲 ,中国 、印度、土耳其和越南继续攀升;塞内加尔、突尼斯 、乌兹别克斯坦和卢旺达等也正崛起为创新新星。中亚和南亚、中东等区域稳步前进,为更加多样化的全球创新版图注入活力 。
邓鸿森此前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过去这些年 ,中国构建了知识产权和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的最大贡献者。如今,中国提交的知识产权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同时,在WIPO每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的排名一直稳步上升 ,是全球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
今年除了总指数跃升一名外,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国也连续三年领先,今年有最多的集群(24个)跻身百强。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榜首 ,北京排在第四,上海-苏州集群排在第五;前15个集群中国占据5个席位。在百强集群中,从专利、出版物或风险资本交易分指标看 ,科学论文发表量前三的集群分别为北京(占全球总量的4%) 、上海-苏州(2.5%)和深圳-香港-广州(2.4%);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占比最高的集群为东京-横滨(10.3%)、深圳-香港-广州(9%)和首尔(5.4%) 。
创新指数和创新集群数据亮眼背后是中国逐年攀升的研发投入。
中国“十四五”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3%的平均水平。面向“十五五 ”,创新驱动仍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
在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 ”末增长近50% ,增量达到1.2万亿元。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 。
此外,区域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建设和成长,北京、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 ,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具特色。作为我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区域发展增长极,国际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发展,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合作。
在GII报告创新集群百强篇中,前15个中长三角有三个 ,分别是上海—苏州(6) 、杭州(13)和南京(15)。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此前表示,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创新共同体,需要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协同 ,进一步破除瓶颈障碍,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 。
就在近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 ,并共同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十九条,在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创新平台 、深化人才共育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和保障等方面明确了下一步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3%、长三角地区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到9545件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4.39件,三省一市间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145% 。2021-2024年,长三角区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4项 ,占全国45.8%,其中长三角合作45项,占获奖总数23.2%。2021-202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长三角参与19项 ,占比约50%。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中国几大城市群科技协同效应提升,科创中心带动效应显著 。长三角在上海的引领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创新不断向纵深推进;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 ,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全球研发投入增速放缓
邓鸿森说 ,虽然我们在创新应用和影响力等领域看到了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但全球创新引擎并未全速运转。研发投资放缓和风险资本活动减少提醒我们,创新需要持续的上游投入和资金支持 。
在风险投资方面 ,报告认为如今仍停滞在长期放缓的状态。虽然风险投资(VC)金额出现回升,2024年交易总额增长7.7%,主要受美国大型交易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激增的推动。但若剔除这些投资项目 ,风险投资总额实际上是收缩的 。
在研发投入方面,全球增速也在放缓。根据报告,全球2024年R&D增速降至2.9%,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2.3% ,创下十多年来最弱的扩张水平。全球领先企业的研发支出名义增长仅为3%,远低于过去十年8%的平均水平。
由于持续高通胀,企业研发支出(按实际价值计)增长仅为1% ,远低于过去十年平均4.6%的水平;信息通信技术(ICT)相关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密集型行业)、软件和制药公司扩大了研发预算,而汽车等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则因收入下滑而削减了研发投入 。
从行业研发投资份额来看,2018至2024年间的整体构成相对稳定。软件与ICT服务行业的研发支出占比从2018年的14%小幅上升至2024年的20%以上 ,而汽车行业的占比则从超过18%稳步回落至约14%。其他行业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
研发强度(研发投入与营收之比)在不同行业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强度一直位居首位,从2018年的近16%上升至2024年的19%。软件与ICT服务行业紧随其后,研发强度为14% 。ICT硬件与电气设备行业则达到8% ,汽车行业为5%。其他行业的研发强度在2%至4%之间。
从地理分布看,美国在样本企业中共有556家,占全球研发支出的近一半(47%) 。亚洲以30%的份额位居第二 ,主要由中国(约18%)、日本(约7%)和韩国(约3%)的企业贡献。欧洲则贡献了22%的全球研发支出,其中德国占8%居首。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前十股票排名:股市里的杠杆是什么-国家统计局: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交易杠杆是什么意思: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特斯拉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
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炒股短线如何选择股票-全球市场:标普500指数、纳指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金价跌近2%
正规实盘配资网站:股票的杠杆是什么-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沪指跌1.76% 成交额超三万亿
炒股杠杆有哪些app:股票那个软件比较好用-重大部署!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公布
股票开户万一免五在哪开通:散户如何用杠杆炒股-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英伟达涨超1%、英特尔跌超1%
股市怎么配杠杆:股票交流群好-美股三大指数小幅上涨 英伟达再创历史新高
最正规的股票杠杆配资平台:最正规的配资公司-确诊超4000例!关于基孔肯雅热 张文宏首次发声!世卫警告:正在全球多地扩散
炒股配资公司_专业炒股配资网址_股票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记者|赵阳戈年初,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
记者辛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养老照护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教育部网站3月19日发布消息...
现货黄金持续走高,站上3070美元/盎司,日内涨近3%。...
稀土迎重磅利好! 一是,7月18日早上,国家安全部官微发声,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有力维护了我资源安全与国...
近期,“反内卷”政策东风劲吹,促使A股市场相关主题行情持续发力,钢铁、水泥、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板块集体走强。Wind...
界面新闻记者|张晓云又见信托...
上期所原油期货夜盘收涨0.83%,报535.7元/桶。沪金主力合约收跌0.47%,报705元/克,沪银主力合约收跌0.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
界面新闻记者|冯赛琪近日,金元期货(872050.NQ)、福能期货(871101.NQ)两家新三板期货公司相...
消息面上,从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国资委等多部门密集部署,到中央汇金公司积极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再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4月7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与增持计划公告,为资本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具体来看,宁德时代(300750...
4月9日,港股市场低开高走,港股科技板块反弹幅度居前,恒生指数涨0.68%,恒生科技指数涨2.64%,科技股延续涨势,半...
广博股份4月11日公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增长3.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亿元...
宏观要闻民政部等11部门发文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等11部门日前印发《农村留守...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多措并举补充资本热度不减。 近日,又一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完成1300亿元定增,预计将...